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廉政时评 正文

廉政时评

监督沉下去 家底活起来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10-23 10:14:01
分享至:

  从脏乱巷到文化巷,从闲置厂房到致富工厂,从集体负担到增收源泉……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,关乎群众切身利益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盘活集体资产深入开展系统整治,一批批乡村闲置集体资产被陆续“唤醒”、重获“生机”。

  监督之要,在于精准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。农村集体资产,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。曾几何时,有的村居自然风光优美,地理位置优越,资源禀赋优良,资产资源却因各种原因长期闲置。坚持问题导向,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执纪执法回应群众期盼、增进民生福祉,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
  从“闲置包袱”变身“致富摇篮”,摸清“家底”是关键。在实践中,纪检监察机关以集体“三资”监管为切入点,集中时间、集中精力、集中力量,联合审计、财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清产核资。这种“多部门协同作战”的模式,破解了单一部门监督力量不足的困境,形成了监督合力。想群众所想、急群众所急,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同向发力、同题共答、联动整治,踏遍乡村足迹的背后,是监督守好集体家底的决心。

  “家底”摸清,“家务”也要理顺,“摸清家底”需要智慧,“盘活家底”更需要担当。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问题,要在监督、重在整改、难在治理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“查改治”一体贯通,通过边清边改、分类处置,精准施策守护群众切身利益。对权属清晰的及时登记,体现“规范”二字;对管理不善的完善制度,突出“堵漏”要义;对闲置资产的创新盘活,彰显“发展”智慧;对违规违纪的快查快办,亮明“纪律”红线。这种既治病根又开药方的治理思路,实现了监督执纪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。

  村里“家底”明晰了、交易规范了、集体收入增加了,群众认同感也更强了。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一处处盘活的集体资产上,更书写在群众的笑脸上。纪检监察机关一系列有力举措,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盼,盘活的集体“家底”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,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,共享发展成果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王奇)

>>><<<